口臭是因为心臭
欢迎大家来到看鉴,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心理说史首创者陈禹安的著作《吞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回到了越国。
就在勾践不忘前耻、励精图治之际,他却得了一种怪病。这个病倒也不是什么大病,但却让人非常不自在,非常不自信,甚至不敢开口和人讲话。这个毛病就是口臭。
这个病并不是因为勾践肠胃功能失调造成的,而是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他在吴国为夫差尝粪的时候种下的。当初,勾践听从了范蠡的建议,通过久病未愈的夫差尝粪,感动了夫差,这才得以被赦免回国。
当时,尝粪虽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令勾践感到恶心的程度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否则,勾践当场就会呕吐不已,根本不可能淡定从容地对夫差说上一大段事先由范蠡精心设计好的说辞。如果没有这一段针对夫差的“妇人之仁”量身定制的说辞,或者如果不能语含深情表达出这段说辞,那么,即便是勾践尝了粪,除了让夫差惊诧莫名外,并不会让他感动到非赦免勾践不可。
但是,当勾践回国后,“尝粪”却成了他这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奇耻大辱,也成了他最大的一个心病。稍一虑及,勾践内心就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厌恶感。这不但包括勾践对他人粪便生理上的厌恶,也包括他对自己本人心理上的厌恶。
最终,正是这种强烈而持续的心理负担导致了勾践的生理变化,让他得了口臭的毛病。那么,为什么勾践对夫差的粪便回国前后的厌恶感大为不同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厌恶是人类最后习得的一种情绪。婴儿最早习得的情绪是喜悦,随后是悲伤或沮丧。4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察觉到愤怒;6-7月,就能体会到恐惧与惊讶。但儿童到了9岁,才能辨认出他人的厌恶的面部表情。
在人类的6种基本情绪——喜悦、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和厌恶——中,厌恶是最为自我中心的。相对而言,除厌恶之外的五种基本情绪,更具有无意识、反射性、不经思考等特点。而厌恶则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思维和自我意识。这也决定了为什么婴儿和年幼的儿童不具备识别厌恶的能力。
厌恶这一特性,有使得成年人可以在思想意识上强烈地影响成控制他们对于厌恶的知觉和体验。这就是“厌恶知觉特性”。专攻嗅觉和味觉研究的女性心理研究学家瑞秋·赫兹曾经受邀成为年3月在美国佛蒙特州举办的全美臭鞋大赛的评委。这项比赛始自年。
作为评委,瑞秋的任务是用自己的鼻子近距离接触并且嗅闻来自全美各地的孩子们的运动鞋。这些参加决赛的孩子已经赢得了他们各自赛区的比赛,他们将要角逐的是“最难闻鞋子”的最高荣誉。获胜者除了能得到现金奖励,他的鞋子还得永久地在“烟雾大厅”的玻璃橱窗展出。
尽管瑞秋的专长是对嗅觉和味觉的研究,但是一位女性去闻那些奇臭无比的运动鞋,怎么说这也是一件十分恶心的事情。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女性,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会斩钉截铁地拒绝这样的邀请,但瑞秋却偏偏答应了。而且,从那之后,她每年都担任这项比赛的评委,并且一直坚持亲自用鼻子嗅闻那些在全国角逐中脱颖而出的臭鞋子。
为什么瑞秋能够克服自己对臭鞋子的厌恶感呢?显然,她是将此作为了自己研究的一部分,从此在思想意识上强化了自己对于厌恶感的控制。
此外,某种特定的强情境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厌恶的知觉与体验。
瑞秋的一个女学生曾经在南美国家厄瓜多尔“品尝”过吉开酒的滋味。吉开酒是用煮过的玉米,经过人工咀嚼后酿造而成的,里面含有大量他人的唾液,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让人感到极度的恶心。那么这个女学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品尝”吉开酒的呢?
当时,这个女学生暂住在厄瓜多尔的一户人家里。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仪式:一群当地的女人们围坐在一起,将煮过的玉米粉放进口里,嚼上一会儿,然后混着口水吐到同一个奶壶里。等到奶壶被吐满了之后,仪式上最年长的一位老妇人拿起奶壶,走到一片空地中,弯腰从地下挖出了一个一模一样奶壶。然后将新盛满的奶壶埋的进去。那个刚刚被挖出来的奶壶,里面装满了同样的东西,不过颜色更深、气味更浓,显然是在地下发酵了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吉开酒”。
吉开酒随即被倒入一个碗里,老妇人率先喝了第一口,而其他妇女脸上的表情充分表明,她们认为这是世上最好的美味,十分期待能够喝上一口。作为对客人的尊重,老妇人首先将碗递给了这个女学生。其他的妇女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个女学生。女学生使劲给自己鼓劲加油后,接过了碗,喝了一口吉开酒。她强迫自己不要呛着,也不要将酒喷出来。但最终,她还是把这口酒吞下去了。
尽管这个女学生恨不得立即逃到十万八千里外,但她还是坚持着喝下了吉开酒。这是因为强大的情境压力使然。作为一个外来者,如果不尊重当地的风俗礼仪,显然是不行的。而且,当地人将她作为尊贵的客人看待,她就不能率性而为了。所以,在情境的影响下,女学生通过自己的意志,有效地控制住了厌恶感。
对于勾践来说,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
首先,为夫差尝粪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非此不能脱身。这就类似于瑞秋将闻臭鞋当成自己的科研工作。
其次,当时勾践所处的情境也是一个约束力极强的情境。如果勾践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自然或者厌恶反感,那么非但粪是白尝了,而且会引起夫差的猜忌,最终导致鸡飞蛋打。
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勾践强悍地抑制住了自己的厌恶感,其表现堪称完美,成功地打动了夫差。
但是,当勾践回国之后,上述两个因素都已时过境迁,再加上他在“卧薪尝胆”、“握火抱冰”后,对夫差的态度也已完全改变,当勾践再度回想起这不堪回首的往事时,他的厌恶感根本就无可抑制了。而心理上的强烈反应,最终导致了生理上的异变。这就是他前后判若两人,而且罹患口臭的深层原因。
强烈的口臭使得构建心情大坏。这等于是他在用浓重的口气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身边的人,面前这位大王,曾经在吴国有过怎样的不堪经历。而这正是勾践内心最大的忌讳。其他的收入经历尚可一提,但尝粪之举实在太过卑贱,是勾践无论如何也不想让他人知晓的。
就这样,勾践的“口臭问题”成了越国政坛伪劣第一的政治难题。如果不能解决“口臭问题”勾践的身心饱受摧残,自信全失,什么复兴越国、报仇雪恨,都将成为泡影。解铃还需系铃人。范蠡知道,这件事就是因为自己的建议而起的,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也要落在自己身上,让其他不甚知情的人参与其中,反而会让勾践更加烦燥不安。
范蠡苦思冥想,突然想到了山中有蕺(ji二声)菜,茎叶均有腥味,可供食用。他灵机一动,吩咐下人大量采摘,供勾践食用。蕺菜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鱼腥草”,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之功效。这样的功效,对于口臭显然没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但奇怪的是,食用蕺菜后不久,勾践的口臭却渐渐地消失了。
原来,这是安慰剂效应起了作用,虽然蕺菜并没有治疗口臭的功效,但是因为在吴国的经历,勾践对范蠡深信不疑,勾践也就相信范蠡献上的蕺菜是神丹妙药,这心病也就治愈了。
请接受一次关于阅读的邀请
「看书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看书包详情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李菲告诉您口臭原因及治疗方法
- 下一篇文章: 口臭很烦人青露新语教你永远告别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