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睡眠差脾胃惹的祸3招让孩子吃得香
随着中医的科普,越来越多妈妈知道调脾胃对孩子是很重要的。然而大多数妈妈们,只停留在认为:脾胃不好,吃东西会没胃口,怎么吃也不长肉。实际上给孩子调脾胃的重要性,远远不止这点。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将食物化生为气血的“(全身的)能量加工厂”,脾胃虚弱,久则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各种小病跟随而来。
本期,我们邀请广州区域的戴如璋医生为家长朋友们分享,如何判断孩子的脾胃好不好?以及如何正确调理孩子的脾胃问题?
脾胃不好的孩子会出现哪些情况?
脾胃不好,首先表现在胃肠道方面,然而孩子的胃肠道出现问题后,好多妈妈们并没有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
食欲的好坏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孩子是否口臭、是否大便异常、睡眠是否安稳,都与胃肠道的状况息息相关。
1、口臭
当孩子摄入的食物超过了脾胃消化能力时,会出现积食,食物无法正常通降,此时胃肠道就像一条不流通的“水沟”,形成了臭味,往上散发,便有了口臭。
2、排便异常
摄入的食物若是湿气过重,大便则会出现软烂的情况;若摄入的食物非常难消化,耗费了肠道大量的能量,从而导致胃肠道蠕动缓慢,则会出现3天或以上才排便一次。
3、睡眠质量差
胃肠道积食,还会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胃不和,则卧不安”,小孩子多表现为趴着睡、磨牙、睡觉翻来覆去。
4、湿气重表现
脾胃虚弱后,更容易产生湿气,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弱,摄入稍难消化的食物,则会产生大量的痰湿。
痰湿盛的孩子,表现在舌头上为白厚腻苔(或兼泛黄),表现在外在则是:大便溏烂、手脚潮湿、反复湿疹,严重的还会造成腺样体和扁桃体的肥大。
如何调理好脾胃?
孩子长期脾胃差,再好的营养食品都无法消化吸收,更谈不上长身体、保持健康了。
家长都知道,孩子正气足、免疫力强是很重要的,而这正气实际来源于气血能量,而气血又主要靠脾胃化生而来。因此,家长学会给孩子调理脾胃是至关重要的。
1、学会减法
所谓减法,是指正餐以外的零食、饮料、甜品是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以腾出空间让胃肠道休息,也给正餐留足够的空间。
如果是湿气较重的孩子,需要减少水果、奶制品、茶水的摄入。若是孩子晚上睡觉不安稳,晚餐需要减少总量(7分饱)并尽早吃完(19点前)。
2、学会灵活做加法
正餐是孩子每天的主要饮食内容,这是需要重点
- 上一篇文章: 孩子那么小,有口臭怎么办儿科医生雨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