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膏方调治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膏方又称膏滋药,是在依法熬制中药时加入滋补之品、辅料,浓缩收膏,以达到延年益寿、调理慢性疾病、补虚扶正目的一种特殊制剂。膏方药力缓和,作用持久,尤益于慢性虚损性疾患,既有滋补的作用,又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临床上,陈教授运用膏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缓解患者乏力、消瘦、纳差、夜寐欠酣等症状,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攻补兼施为治疗之要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范畴的“积聚”或“肝积”。这种疾病通常由气滞、血瘀、痰浊胶结腹中而成,导致气机不畅,脾胃失职,清阳不升,水谷精微无法分布,浊阴不降,湿热之邪不能排泄体外。长期下来,水湿停聚,影响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导致腹部胀大,形成臌胀。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积聚》中提出,治疗积聚的关键在于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又当在孰缓孰急中辨之。清代名医沈金鳌则认为,治疗积聚应该采用补益攻伐相间而进的方法,才能达到正治的效果。陈教授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时,强调处理好正邪、攻补、虚实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早期正气尚强,实证居多,治疗应以攻邪为主。但是,他也指出,不可过度攻伐,否则会造成积未消而命已休的后果。正如《素问·六元正纪伦》所言:“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中、晚期积聚渐久,元气日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但陈师也强调,勿忘攻其邪。他强调,只有处理好攻补关系,攻补兼施,或以寓攻于补,或以寓补于攻,才是治疗之要。临床上常以顾护中州为核心,佐入清热化湿之法。

以顾护中州为核心

《金匮要略》中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肝病实证时,木亢乘土,因此可知肝病最易传脾。因此,在肝病未传之时,应该在治肝药中加入健脾之品,预先补脾,以杜绝脾病的发生。若只治疗肝病而不考虑脾病,结果必然是肝病未愈,脾病又起。这正是所谓“上工治未病”而“中工不晓相传”。陈教授认为,治肝补脾是其治疗要妙。脾胃属土而居中央,既主运化水谷精微,又主气机升降,具有坤静之德、乾健之运。中焦脾胃健运斡旋则交通全身上下,灌溉四旁则气血生化充盛。如果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就会克伐中焦脾土,导致脾胃机能减退,运化迟滞,无力散布精微,最终导致水湿内生,日久瘀而化热,湿蒸热壅,病情深重。陈师认为,肝硬化患者积聚日久,脾胃正气亏虚。如果使用峻药攻积,势必会伤及其气血,使虚者愈虚。因此,应该先培补脾土,调养脾胃,恢复后天之本的运化功能。这正是张景岳在《类经》中所言:“凡治病必先藉胃气以为行药力之主,若胃气实则攻之则去,而疾常愈,以此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胃气虚攻亦不去,此非药力不去病也,以胃虚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力愈不行也。”所谓“养正积自除也”。《活法机要》中也提到:“脾胃怯弱,气血两虚,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如果脾胃功能旺盛,经络脏腑得谷气充养,疾病则可不治而愈。因此,陈教授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补膏方时应该以顾护中州为核心。对于脾胃气虚的患者,多用党参、太子参、白术、黄芪、茯苓等配伍通条之品如陈皮、半夏等补不呆运;对于肝病日久、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患者,用半夏、黄连、党参、干姜、厚朴辛开苦降;对于湿从寒化伤及脾肾之阳的患者,常加入生薏苡仁、升麻、杜仲、枸杞子温阳。组方注重补中有通,意在顾护中州以助脾胃运纳。在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时应该因人施膏。例如对于有食积的患者可以加入炙鸡内金、煅瓦楞、炒莱菔子等和胃消食导滞。总之,《金匮要略》中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并非空穴来风。通过五行生克理论我们可以得知肝病传脾的机制。因此对于肝病的治疗应该注重调理脾胃功能以杜绝病情的发展。同时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补膏方时应该以顾护中州为核心。通过合理的用药和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佐入清热化湿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陈教授深入研究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因和病机。他指出,主要的原因是湿热内生。肝脏喜欢升发条达,厌恶抑郁,当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时,能够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推动脾胃的运化,通利三焦,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然而,如果肝失去疏泄,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气血津液停滞,代谢失常,就会产生痰湿,瘀久化火,湿热交蒸导致湿热内生。湿热内蕴化火,火势上炎,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鼻衄齿衄、口苦口臭等症状。火热扰动营血则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症状;扰乱心神则导致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湿阻脾胃则可能出现乏力、脘腹痞闷、腹泻、纳呆等表现。湿热之邪无法疏泄,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至肌肤则出现目黄、身黄等症状;下注膀胱则出现溲黄的症状。《金匮要略》中提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意思与此相似。随着病程的延长,湿热逐渐累积肝、脾、肾三脏,导致脉络不通,水湿停聚,形成腹大如鼓的“臌胀”。热与湿邪相互影响,使得郁遏不宣,黏滞不行。这种状况的性质是黏滞、缠绵难愈的。热为阳邪则伤阴,湿为阴邪则伤阳,最终导致阴阳两伤。因此,陈教授认为湿热之邪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机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顾护中州(调理脾胃),还应将清热化湿之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陈教授在用药方面注重调节气血阴阳以恢复脾胃功能,同时不忘清热化湿以祛除病邪。他的治疗策略具有补泻并行、攻补兼施的特点。这不仅体现了中医治疗肝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也充分展示了他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和精湛技艺。#AI助手创作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san.com/kcby/1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