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关于幽门螺旋杆菌这10个说法都是错
众所周知,很多胃部疾病都是幽门螺旋杆菌捣的鬼,目前,幽门螺旋杆菌被定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因素,而数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因而幽门螺旋杆菌像一个随机炸弹,很多人都害怕自己踩上。今天来辟谣一下,幽门螺旋杆菌这10个错误说法。
第一个误区检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就诚惶诚恐,以为自己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了。
这个是错误的,事实上,中国50%-60%的人胃里都有幽门螺旋杆菌,最终发展为胃癌的毕竟是少数,而且从感染到活动性的胃炎到萎缩,肠化到上皮内瘤变,最终到胃癌,这通常是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大多数人都没受到影响,可能这个过程也才发展到一半,不要查出点什么就特别的焦虑。
第二,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的共生伙伴,根本没必要去治疗。
相比于第一个误区,这是另一个极端,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是敌是友,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是:一旦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除非有抗衡因素,评估下来杀菌治疗弊大于利,否则对于绝大数人而言,去规范的根除一次,基本上都是利大于弊的。
第三,幽门螺旋杆菌杀了也没用,出去吃顿饭就会再感染。
这个是大错特错的,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一个误区,事实上绝大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强烈建议对孩子要分餐,不要咀嚼喂饭,然而,对于免疫力健全的成人,其实并非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易感人群,那么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老夫老妻一起来检查,最后一个有菌一个没有菌,而感染的朋友真正根除成功后,再感染的概率其实也是很低的。
第四,过分将自己的症状不适与幽门螺旋杆菌强行赋予因果关系。
事实上大多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实是并没有什么症状的,如有症状去检查也不一定就是这个菌引起的症状,特别是口臭,一定要知道口臭85%以上的原因都是口腔局部问题引起的。
第五,没有症状就不查不治。
必须强调,无论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甚至是早期胃癌,都是不一定有什么症状的,是否有症状跟疾病的预后,也是没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的,呼气试验,对于成人而言,它就是一个常规的体检项目,而胃镜对于40岁后的人群,同样也是一个体检项目而已,而不是要等到你有明显的不舒服了,医院检查,那个时候恐怕就晚了。
第六,听信广告宣传,有高新科技产品可替代药物治疗。
如今五花八门的产品广告说能够代替处方药物来解决幽门螺旋杆菌,都是假的。要知道在医学健康科普变现如今困难的现状下,如果真有什么东西能够有效的对付幽门螺旋杆菌,药企也不会花亿万巨资去研发相关药物了。医生也不会费劲去给患者治疗了。
第七,不重视第一次杀菌治疗。
目前指南推荐的根除方案还是四联疗法,少部分朋友在服药期间,可能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同时服用益生菌来缓解症状,四联疗法服药的时间推荐为两周,不要多也不要少,中间尽量规律服药不要间断,保持血药浓度维持到一个高水平,如果根除一次失败后,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一定要重视第一次。
第八,治疗后立刻复查或者选错检查来复查。
为了避免服药后检查的假阴性情况,建议14天的四联疗法,要3到6个月之后,再去复查呼气试验,注意,治疗后复查一定是选呼气试验,而不是抽血或者是活检等等。
第九,闻癌色变。
认为癌症没有办法预防只能听天由命,事实上,绝大多数胃癌都是可防可治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治未病,也就是一级预防,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避免高盐饮食,戒烟戒酒少吃腌制熏烤的食物,从根本上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第二个关键就是治欲病,也就是二级预防,一定要早诊早治,40岁还没有做过胃镜的,可以去做一次评估一下胃癌的风险,进而决定之后是近期一年复查还是可以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复查,那么一旦发现早期胃癌,其实经过规范的治疗,预后是非常好的,绝大数都能够做到和常人无异的生活,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
第十,已经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年纪。
一般四十岁后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的年龄,如果此时依然对健康问题不以为然,不杀菌,也不定期查胃镜,这种人群是胃肠病风险最大的,这就像本来就抽烟喝酒一大堆不良生活习惯改不了,还不知道定期体检早诊早治,做好补救的二级预防,那就真的是完全自生自灭,听从命运的审判了。
最后,目前检查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式有碳13/14呼气试验,只需吹口气就出结果,非常方便快捷,所以也不必过度担忧。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这么恐怖听医生说幽门螺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