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胃溃疡都会引起口臭,只有幽门螺

胃溃疡是消化道溃疡当中的一种,也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胃溃疡的患者一般会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疼痛往往不是剧烈的,常呈隐痛、钝痛、胀痛,或者烧灼样痛。胃溃疡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通常是在餐后1小时之内,疼痛会逐渐在1~2小时后逐渐缓解,到下次进餐之后会再出现。胃溃疡通常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饮食因素等原因导致,另外长期的服用一些刺激胃黏膜的药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也会损伤胃黏膜,造成胃溃疡。胃溃疡如不积极的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胃溃疡还会有口臭、口苦、口干等症状。年,澳大利亚学者J.RobinWarren和BarryJ.Marshall在人的胃黏膜组织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随后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是胃癌关系密切。但当时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说服同行,Marshall甚至不惜冒险喝下一大杯含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先让自己致病,然后再行治疗……直到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才认可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应予抗生素治疗。由于这两位先驱的重大发现,使胃溃疡等疾病从原先人们心目中棘手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制剂就可治愈的寻常疾病。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被视为近现代医学史上重要的发现之一。年Warren和Marshall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或医学奖。

隐藏至深的幽门螺杆菌

为什么最初大家不愿意相信幽门螺杆菌就是这些胃病的元凶呢?

1.偏爱胃部的酸性环境

有些人觉得,在胃部那种酸度如此高的环境下,怎么还能有细菌的存在、还能导致疾病?可事实上,千百万年来,这种讨厌的细菌还真就对人类胃部这种特殊的环境情有独钟,人成了这种细菌的唯一自然宿主。

2.感染率高,感染后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大约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可高达90%。

由于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多种胃肠外疾患有关。

3.根除幽门螺杆菌,使「治愈胃溃疡」成为可能

在人类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前,医生们使用抑酸药物,也能使部分胃炎、消化道溃疡等胃病的患者得到缓解,但停药之后,往往有极高的复发率。但当根除幽门螺杆菌成为综合治疗的必要步骤之后,其复发率大大降低,从而使绝大多数的胃病患者得到彻底治愈。

4.诡诈的幽门螺杆菌没有单独药物可以狙杀

但即使在今天,胃病也达不到%的治愈率。

一方面,幽门螺杆菌本身与人类进化共生了这么久,早就变得异常诡诈,非常难对付。

他们藏身于在胃的粘液层下面,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给药对它无效,口服给药又因为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效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有很多患者的依从性不好,不按要求完成疗程、不定时服药、减少药量等等,均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5.抗酸药和抗生素联合,才有可能杀死幽门螺杆菌

因为,真正要治疗胃病,狙杀幽门螺杆菌,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药物可以胜任,需要的是多渠道作战、多药联合。

具体来说,一方面以抑酸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保护胃,另一方面联合应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临床上常用的有三联及四联的方案,疗程有10到14天不等。

肛肠君想提醒读者们注意的是:胃病的治疗,绝非像电视广告上暗示的那么简单,不太可能通过自服药物就能根治。

为健康计,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具体给药、疗程及复查等安排,还是遵医嘱的好。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san.com/kczd/1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