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紫苏,不仅是允贤的侍女,更是良药一味
《女医明妃传》中,允贤的贴身小侍女紫苏,不仅长得乖巧,还十分机灵。更有趣的是,紫苏还是一味中药的名字。每一味中药,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外表迷人的中药紫苏也不例外,华佗用它解蟹毒的传说,流传千古。紫苏除了能解蟹毒,还有什么其他的功效吗?详情且看正文!
发散药,紫苏是,能和血,兼下气。本品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发散风寒宜用叶;降气开郁、祛痰、平喘、镇咳宜用子。
功能通心肺、益脾胃、发汗解肌、和血下气、宽中消痰、祛风定喘、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和胃止呕、理胸中之气、安胎。适用于感冒发热、怕冷、无汗及胸闷咳嗽、腹膨气胀等。
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苏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
紫苏叶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证,放邪气出路之要药。朱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入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紫苏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配伍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配伍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配伍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配伍川芎、当归,则和血、散血;配伍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配伍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配伍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治感冒风寒、发热、怕冷、无汗:可用紫苏叶三钱,加水煎汁,煮的时间不要太久,只要煮沸数分钟,即可取汁,去渣后乘温分二次服下,以便发汗。如果在乡村中没有中药店,但在庭院中却种有紫苏,那么在感冒发热、怕冷、无汗时,可采取新鲜紫苏叶四五钱,用冷水冲洗一下,加水煎汁一碗,乘热分二次服。如第一次服后有汗出热退现象,另外一半就不必再服了。以上是成人用量,儿童的用量应减半。可配伍藿香、荆芥、防风、陈皮、神曲治疗“停食着凉”致风寒感冒胸闷、呕吐、胃部不适,有较好疗效。
紫苏有香气,能芳香辟秽,祛暑化浊,解鱼蟹毒,所以也常用于暑湿秽浊、鱼蟹中毒而致的胸闷、呕吐、腹痛等的治疗。在食蟹时可先用紫苏叶二三钱与蟹一同蒸煮,待蟹煮熟后即可将紫苏叶丢弃。这样,可解蟹毒,散寒气。用时加入生姜效果更好。
按:解表散寒用苏叶,行气宽中安胎用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梗叶齐用),降气消痰用苏子(炒捣碎用)。
用苏叶时,要“后下”。
“元戎方”有参苏饮,治风寒感冒偏于气虚者。
紫苏配伍独活、苍术、槟榔,治疗脚气病。
配伍生石膏、白芷,治疗口臭病。
《名医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新媒体编辑王丹版权声明本文选自《药性三字经注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袁凤鸣原著,王英春注解),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 上一篇文章: 传承千年古方各种常见病的小妙招,果断
- 下一篇文章: 导致口臭的常见原因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