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被欺凌,你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这是一位妈妈在朋友圈的控诉,从状态可知,她的孩子球球在出游时遭到了有暴力倾向的同伴的欺凌。球球妈妈说,伤人的孩子在十多天里对球球进行了语言和肢体双重暴力,伤人后还会有很充分的理由。
看到这条朋友圈状态,熊小迪不禁想到了综艺节目《一年级》里的马皓轩。节目中,马皓轩抢着玩跷跷板打人,因为抢座位打架,用擀面杖打同伴的头;扮演小老师时因为学生不听话就选择暴力,不分青红皂白打了小苹果一巴掌……马皓轩的行为通过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热议。
朋友圈妈妈的控诉和《一年级》里的马皓轩其实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儿童的暴力倾向。
孩子有暴力行为的原因
家长的很多做法都会导致孩子产生暴力行为。从父母自身来看,有些家长自身就有暴力倾向。如果父母之间存在暴力冲突,孩子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暴力气息,慢慢就会形成暴力性格。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经常用暴力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而不是讲道理的话,孩子就会从中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家长对孩子暴力行为的纵容是孩子将暴力进行到底的原因之一。球球的妈妈在朋友圈说,那个欺负人的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行为态度是漠视的,也就是说,那个孩子的妈妈在心里是默认了孩子的这种暴力行为。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行为错误,自然就不会去改正缺点。
还有一些家长会给孩子灌输“暴力意识”,比如告诉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就要还手。“别人打了你,你就狠狠地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这种观念家长一旦灌输给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用武力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有暴力倾向有可能是因为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自带攻击性,比如“小马哥”马皓轩。
表面上看,“小马哥”口出狂言、一言不合就动手这些行为显得非常的蛮横霸道,可是我们也会发现,他的内心是弱小和不安的。他在和周围的同学相处时总是保持着很强的警惕心,他就像只刺猬,需要通过攻击别人来保护自己。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小马哥”在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原因是害怕同学偷袭他。当我们走进“小马哥”的内心,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非常缺乏安全感,而他对周围的防备其实是令人心疼的。
《战狼2》可以说是今年暑期最火的一部电影了,上映至今票房已破40亿,好评不断。虽然是部弘扬国威的影片,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里面有不少暴力血腥画面。
今年暑期上映的一部动画片——《大护法》也是如此,虽然是动画片,却讲述了一个血雨腥风的江湖,充斥着断头分尸的画面。像这类影片都是不适合少儿观看的,孩子们会学习、模仿影片中的英雄,将武力行为带到现实中。
网络暴力游戏也是孩子接触暴力的途径。例如国民游戏《王者荣耀》,其实就是一款组队冒险闯关的游戏,但通关需要通过杀戮来实现。当孩子们习惯了游戏中的杀人取胜模式,暴力因子也就慢慢转移到了现实中。
当马皓轩动手打人后老师问及原因时,马皓轩会说:“他……,我太生气了。”因为太生气所以动手打人,可见他不太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坏情绪来临而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时候,他就选择通过暴力发泄出来。
情绪管理这门课,其实我们大人也没有修习得很好,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对于情绪管理能力偏弱的孩子,家长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教会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同时,家长需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疏导孩子的坏情绪。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暴力倾向
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会少很多,在将来的人际关系发展上一定会遇到阻碍。所以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这类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改善他的暴力心理。
让孩子远离暴力爸爸妈妈就要树立榜样作用。在家庭中,爸爸妈妈们要避免直接在孩子面前争吵,千万不能一言不合就动手。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要通过打骂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尽量通过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不要让孩子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里成长。
有时候孩子会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通过发脾气或者打人等行为发泄,也有的孩子会通过这种偏激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爸爸妈妈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多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需求,给孩子更多的理解。
孩子有暴力行为的时候,家长不应该纵容。就像球球妈妈控诉的那位家长一样,那个孩子会明目张胆的当着家长的面进行言语和行为暴力,主要是孩子的妈妈没有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和教育。家长的纵容给了孩子发生暴力行为的底气。
家长的教育要及时,除了通过平和温柔的语言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外,还应该教导他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像马皓轩这类因为安全感缺失而采取武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心理的变化,注意安全感的培养。马皓轩安全感的缺失有一部分来自他的妈妈,因为他妈妈也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这种不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孩子,家长在平时要避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传达给孩子,给孩子建造一个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
同时,可以帮助孩子举行一些小派队,小活动,鼓励孩子培养和同伴的友好关系,在和同伴的相处中建立信任,让孩子慢慢卸下对同伴的心防,融入群体生活。
让孩子远离暴力影视和游戏。孩子自己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影视是好的,家长要帮孩子挑选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影视片来看。在看的时候家长最好在一旁陪同,告诉孩子哪些是好人哪些坏人,影视剧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等等。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会辨别暴力行为。
父母可以经常带着孩子进行一些健康的游戏,比如做手工或益智游戏,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用这些健康的娱乐项目代替暴力网络游戏。
孩子遭遇暴力行为怎么办
当自己的孩子遭遇了同伴的暴力行为,父母千万不能坐视不管,或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最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像球球妈妈一样,与对方的家长进行友好沟通,目的不是获得道歉或赔偿,而是通过沟通让对方家长重视孩子的行为,避免孩子再次遭到欺凌。
要知道欺凌者都是柿子捡软的捏,所以,你的孩子不能太软弱,要让孩子拥有坚毅的性格,面对强者也不畏惧,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软弱而受到欺负。
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学习武术、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不是为了施展暴力,而是为了让孩子在突发状况下保护自己。
越是内向孤单的孩子越容易被欺负,所以孩子一定要多交朋友,强化优点,展现爱好,自信和自我价值逐步建立,成为集体里受欢迎的人,当欺凌者看见被欺负的孩子周围有一帮朋友,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儿童暴力、校园欺凌在新闻上越来越多见,孩子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吧!
往期精彩内容
·逼孩子学习和放任孩子,哪个更残酷?
·你剪掉孩子的翅膀,却怪他不会飞翔
·如果孩子有以下3种特点,恭喜,将来会大有出息!
·为了孩子好,把书房拆了吧!
·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点击这里,领取价值元外教真人体验课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有口臭的你,这几招简单搞定
- 下一篇文章: 大黄牙口臭不是你的错,但你不用下这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