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臊汤治口臭
口臭:口臭(oralmalodor或halitosis)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部所散发的臭气。
表现为呼吸、说话时口腔有比较明显的气味,采用刷牙、漱口的方法均难以将其消除。含口香糖、使用清洁剂均难以掩盖,是一股发自体内的臭气。
小儿:口臭症状常反复发生,或多发于急性病治疗后期,病程较长,常见面色萎黄或面色白,食欲不振,年龄较大的患儿可描述口味寡淡或口中有甜腻感。口臭症虽不会危及生命,但确会给患儿及家属造成困扰,甚至影响患儿的社交及心理发展。
成人:常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同时还预示着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的发生,严重时还可以引起心理和精神障碍。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口臭症己引起广泛重视。
病因
小儿:
由于儿童缺乏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致使食物残渣和菌斑容易在牙面和牙间隙滞留,为产臭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促使口臭发生。此外,儿童喜好甜食和软食,加重其患龋齿的危险性,从而引起口臭。
中医认为饮食积滞或胃肠积热是临床常见的引起小儿口臭的病因。
成人: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是厌氧菌感染或胃内Hp感染。口臭可分为硫性口臭与氨性口臭,硫性口臭多见于口腔疾病,氨性口臭主要见于胃源性疾病。
口腔:有研究表明在口腔微生态系中,牙龈卟啉菌(P.g)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该菌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蛋白酶、胶原酶和细菌毒素物质,牙龈毒素(Gingivain)是其独有的蛋白酶,是牙龈卟啉菌蛋白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它能降解非常广泛的蛋白质或多肽底物、被认为具有多方面功能的细菌合成物——既是破坏宿主活性成分的毒性物质,又是细菌扩展营养摄取范围以适应环境需要的细菌能量转化(降解)的工具酶;而P.g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具有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是P.g的主要致病物质之一;P.g产生的胶原水解酶和舌乳头间隙内的微生物都可产生大量硫化氢类致口臭化物学质,这就是产生口臭的独特原因。
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会影响,烟酒的刺激使牙周组织发生病变,口腔微生态发生改变;而吸毒者全身免疫力低下,菌群紊乱,使得牙周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菌斑内微生物之间以及机体与菌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产生口臭。
胃:最近研究表明,许多消化不良但口腔健康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有强烈持续的口臭。关于Hp致臭的原因目前不甚清楚,有以下3种可能:(1)幽门螺杆菌具有尿素酶活性,可以分解尿素产生氨,氨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物质。(2)最近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这两种气体是目前所知口臭中最主要的成分。(3)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病因。当胃内有该菌感染时,胃黏膜就会受到损害,胃肠功能就会受到不度上同程的影响,可能导致食物在胃肠中储留时间过长,经胃肠道内其他细菌腐败分解产生各种有臭味的气体。
中医认为口臭的产生主要与脾胃湿热有关。
诊断:
口臭的分类
(1)真性口臭:他人能够感觉到的来自口腔的明显异味,或硫化物检测器Halimeter测量证明呼气有高硫化氢含量者。
①生理性口臭:即不是身体器官病理性变化引起的口腔异味。是指口臭原因来自舌苔,在去除舌苔后,口臭症状明显减轻,经一段时间舌背清洁和注意口腔卫生后就会好转。
②病理性口臭:可分为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口源性口臭是来源于口腔疾患,如未治疗的龋齿、阻生齿、食物嵌塞及不良修复体、牙龈炎、牙结石、牙松动等引起的口腔异味。非口源性口臭是由于患系统性疾病或各种感染所致,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代谢紊乱、便秘等)、呼吸系统疾病(鼻腔、上颌窦、咽部和肺部感染与坏死)、实质脏器损害(肝衰竭、肾衰竭)及糖尿病性酮症、尿毒症、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疾病引起的口臭。
(2)假性口臭:患者本人自我感觉有口腔异味,检查结果为阴性。可通过解释说明和心理咨询得到改善者。
(3)口臭恐怖症:即真性口臭和假性口臭的患者,通过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若仍不能消除其心理障碍,不断要求治疗者。
口臭程度分级:
参照Rosenberg标准,采用Rosenberg 0~5级计分方案。0分:无口臭;1分:口臭几乎察觉不出;2分:轻微但很明确的异味;3分:中度臭味;4分:重度口臭,仍可以忍受;5分:恶臭,无法忍受。其中口臭值为0~1分者排除口臭诊断,2分以上诊断为口臭。
口臭特殊气味鉴别:
酸臭味: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臭鸭蛋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丙酮味气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烂苹果味:尿毒症。
排除其他:近期是否吃过带异味的食物(如大蒜等)和药物等,对女性患者询问是否在月经期(可能因激素水平的变化产生口臭)。
以下介绍单纯性口臭症治疗:
中医专方(但需结合辨证论治,方能提高疗效):
祛臊汤是绍兴清末民初临床大家胡宝书的家传秘方。在这里介绍一段绍兴医史:清末民初,绍兴几乎成了全国中医药界中心,当时有著名中医四大家即著述家曹炳章、理论家何廉臣、活动家裘去生、临床家胡宝书。胡氏日诊数百,是著名的绍派伤寒的代表,求诊船只,壅塞城河,诊地一派繁华,并二手诊病,四徒开方。在此繁忙的诊务中胡氏创订了祛臊汤,后其方秘传至其孙。在上世纪90年代其孙公开此方并制成中成药定名为“清爽冲剂”以原方剂量分装成2包,每服1包,每日2次,配合分型辨证,10天为1个疗程,以此法治疗例,总有效率达95.55%,由此可知,此方的可重复性及有效性。
祛臊汤由黄连、枸橘李、生甘草各5g,焦山楂、钩藤各15g组成。这里的枸橘李,即枸橘,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实,又称臭橘(《本草图经》)、野橙子(《本草纲目》)、枸橘李、钢橘子(《江苏植物药物志》)。又名枳(《周礼》)。在《橘录》中说:“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于篱落间,收其实,剖干之,以和药味,与商州之枳几逼真矣。”这里其实是实生苗的一种橘树,俗称野橘(未经嫁接),其所说的果实即枸橘。这里谈到古时有以枸橘冒充枳实,而当今祛臊汤中却难以找到枸橘,故本方中的枸橘李即以枳实代用,其功效与枸橘基本一致。
胡宝书先生对口臭有独特的见解,他说:“本方要在一个‘导’字,即借助药物作用引导体内上冲之浊气下降。这是治疗口臭的中心环节。”而钩藤有平肝止冲之功,同时又清轻和胃,故能降浊升清,其方之妙亦在于此。
本方药只5味,黄连清泄胃火、燥湿健脾,枸橘李(枳实代用)清肝利气,焦山楂健脾消食、活血化浊,甘草生用既清又和,诸药之功皆助钩藤以平肝和胃,降浊升清,故为治疗口臭之效方。胡氏还指出:“口腔气味的异常,为脏腑病变在外的反映,特别与脾、胃、肝、肺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运用辨证施治原则,灵活运用祛臊汤,则效果更佳。”
防治与饮食忌宜密切相关:
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尤其高脂肪、高糖、高蛋白质饮食摄取过多,而蔬菜类食物相对减少有关;动物性、荤食增多,而植物性、素食减少有关。所以要防治口臭外,除用祛臊汤加减辨治外,建议多进低脂、低糖食物,蛋白质摄食需定量,动物性、荤食需减少,而选择多维生素的植物性食物或净素饮食。多食粗粮,少食精细食品,如番薯、玉米、萝卜、嫩姜、黄瓜、南瓜、冬瓜、白菜、芹菜、香菜可多选择,肥肉、高蛋白粉、糖果、蜜饯、海鲜、腌腊品、霉制品及诸多发物(猪、羊、牛、狗肉)需少吃或不吃。
wangweiwx00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上一篇文章: 医生专栏丨口臭太尴尬,3招预防和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