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是身体太燥了,用中医思维来

分享一张上世纪80年代的真实病案,这个病不是我治的。但今天将它整理出来分享,是为了让普通老百姓,理解糖尿病的本质——燥病。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顾名思义,身体燥缺水很“渴”。这样说,还是抽象,跟着病案理解吧。

有这么一个男子,年60岁,姓毛。多年的糖尿病患者了。中药、西药都吃过,血糖反复不定,效果不太好。于是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大而滑实,口臭,口渴明显,舌头发红。从症候上看,患者瘦弱、乏力、多汗,看上去一派虚象。

可是呢,从脉象上看,又很有力,而且口臭口渴。这显然是有热之象啊。那么,到底是应该补虚,还是应该清热呢?医生反复斟酌一番,根据患者的脉象来。书方一首。但见——

当归、黄连、生地黄、丹皮、升麻、石膏、葛根、花粉,水煎服。

此后,在原方稍作加减,配合莲子肉和人参须来煮瘦肉调服。最后,竟然尿糖阴性。随访一年,病情一直平稳,尿糖不高了,血糖也不高了。

这个小医案,在业界很有名气。

当时很多医生研究这张方子背后的看病思路,很多学医的人都爱琢磨。我看完后,思考一番,终于明白了:这患者的问题,属于有胃火。

怎么知道有胃火?舌红,口臭、脉大,总想喝水,这些都是有胃火的表现。而这个胃火,是引发患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个燥病。我们体内太燥了,阴液太少了,导致体液里部分物质的浓度升高,于是就有了血糖高、尿糖高。

在中医理论中,脾是一身水液代谢疏布的中枢。可是脾要疏布的津液,也是源于胃啊。你胃里头火太大,没有足够的津液给脾,那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津液的疏布,你想啊,血液中的垃圾只会越来越多。

辨证论治乃中医之灵魂

我又研究了这张方子:当归、黄连、生地黄、丹皮、升麻、石膏、葛根、花粉,这里头,生地、当归、牡丹皮、黄连、升麻,就是清胃散。清胃散,是源于《脾胃论》里的方子。天职,就是清胃凉血。其中黄连、牡丹皮清热,当归和生地滋阴,升麻升散郁火。

以上便是基本的用药思路。你说中医为何没落呢,就是很多中医用西医思维在看病,为了业绩不管药方是否对症,更不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是否能负担起医药费。

行医这么多年,我依然秉持为患者着想的原则,能用草药治好的就不用虫药,一来为患者减轻负担,二来也不浪费药材。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漫漫长途,终有回转。相信我的坚持,不会被辜负。我是中医王玲清,如有慢病、甲状腺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san.com/zlkc/1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