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殒命扁桃体微创手术,背后我们能
在一个本应充满欢笑的年龄,10岁的小娜却因长期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困扰,出现了频繁的夜间打呼噜症状,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睡眠质量与日常呼吸,于是家人决定医院医院寻求治疗。
于是时间来到了8月6日,小娜在父母的陪伴下满怀希望地接受了扁桃体及腺样体微创切除术,这本是一项旨在改善她生活质量的手术,却没想到命运竟在此刻拐了个急弯。
手术几个小时后,医院紧急通知小娜的父母进入手术室,面对的却是孩子瞳孔放大、生命垂危的残酷现实。尽管医生全力抢救,最终还是宣告小娜因肺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呼吸心跳停止,不幸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悲剧,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与不解之中。
根据父母提供资料,院方8月7日出具的“诊断证明书”称,孩子诊断为:肺出血,失血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扁桃体肥大伴有腺样体肥大。意见和建议是“患者临床死亡”。
这本身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事件被报道出来后,迅速引起热议,很多家长和网友都很愤怒,甚至谩骂,医院对此事负责,并追责,其实这些都没错!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后,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原本只是一个扁桃体及腺样体的微创切除手术,怎么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呢?说实话,这其中有太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睡觉打呼噜就要切扁桃体吗?什么程度才需考虑切除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打呼噜(鼾症)并不直接等同于必须切除扁桃体或腺样体的指征。打呼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肥胖、鼻部结构异常、睡眠姿势不当等。
对于儿童而言,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确实是引起打呼噜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肥大都需要手术干预。除非是遇到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
儿童打鼾的常见原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如果这种肥大导致上呼吸道阻塞,引发严重的OSA,可能需要进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TA手术)。OSA的症状包括睡眠中明显的呼吸暂停、剧烈打鼾、夜间出汗、睡眠不安宁、白天嗜睡或行为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样症状。
反复的扁桃体感染:
如果儿童频繁患有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每年发生7次或更多次,或在过去两年内每年发生5次以上,或在过去三年内每年发生3次以上的扁桃体炎,医生可能会建议切除扁桃体以减少感染频率。
其他严重症状:
如果扁桃体肥大导致吞咽困难、持续的口臭、睡眠障碍或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这也是考虑手术的理由。
需要强调的是,扁桃体作为一个免疫器官,它存在于机体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决定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时,必须严格评估,非必要情况下,不建议采取手术切除。
其次,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常见吗?
剩余48%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上一篇文章: 牙龈出血,为何不试试中医这个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