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债务整体可控全面审计意在测评风险

地方性债务整体可控全面审计意在测评风险

中国开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完医治白癜风的特效药全的体检和风险测评。7月28日,国家审计署官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据悉,全国性审计工作将于8月1日起全面展开,这也是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此次审计署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完全摸底和测评。最新的一次大规模审计是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彼时,审计署对全国36个地区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一些地方通过各种方式变相举债融资的现象较为突出。6月10日,审计署在其官上公布了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36个地区2012年底债务余额总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审计显示,一些省会城市偿债率指标偏高,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有1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债务的偿债率超过20,最高的达60.15。上一次对地方债进行全面普查是在2011年,审计署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担保和救助的债务进行了审计,摸清了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3类债务情况: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我们认为,不应过度解读此次全面审计工作。虽然此次摸排离上次区域性审计时间相隔较近,但它仍是一项例行工作,是决策者全面经济改革、稳增长、调结构的工作部署。目的在于盘活存量、吸收增量,坚决防范和化解风险。在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于7月18日申请破产保护后,有关中国是否是会出现地方性债务违约乃至破产的争议不断。由于此前审计的地方性债务其实不包括县、乡两级,外界对中国政府债务的整体范围料想颇多。悲观者认为,中国地方性债务或已失控。不可否认,由于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不同领域债务范围估计不同,目前对地方性债务的整体范围尚不掌握,这也是中央政府下决心弄清楚的根本原因。但绝不应就此认为地方性债务已失控、乃至会触发金融风险。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地方债务仍然整体可控,产生大面积违约的概率极低。目前,中国的债务水平确切较日本和美国为低。根据审计署的数据,2011年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率仅为25.8。但综合推敲中央政府债务包括中央财政债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债务、铁道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包括省市县乡镇地方政府债务、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地方公路债务计算,则2010年中国的广义政府债务率为59.2。相较于美白癜风权威医院国100以上的债务率以上和日本高达227的债务率,目前中国债务水平在国际惯例的临界点之下,在人均GDP安全边际之内。但是,考虑到未在统计之列的灰色地带,没法估计债务的范围。即便以最坏的情况考量,中国的广义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估也不会超过75。因此,虽然从显性指标来看,中国的地方债范围并未高到足以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程度,但膨胀趋势却不容忽视。假定不能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发债冲动,则未来5年,中国的地方债范围有可能突破20万亿元乃至更多,如果5年内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不能遇上地方债的增长速度,则显性风险将急剧上升。地方债加重了系统性经济风险,必须未雨绸缪。而充分的信息和准确的数据是理性决策的条件。要加强地方债管理,必须加大这方面的信息表露力度,然后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银监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不产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重要任务,严防信誉违约风险、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管外部风险感染。央行也把"防范金融风险"提到了今年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坚决守住不产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提法一脉相承,前后呼应。但在监管与实行层面,鲜有实质性的硬束缚措施。因此,必须对各种形式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完全体检与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干融资与监管措施。在稳增长的同时,应抓紧时间调结构,早日构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力求通过产业调解与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运用配套的货币政策,抑制投资过热,消除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生成机制,自然能够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范围。摸清家底,有保有压。未来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框架已成型,那就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公道区间内,守住"下限",不触及"上限"。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控制融资范围,及时掌握偿债能力,逐步化解地方性债务的积累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san.com/zlkc/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