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除湿热四招助解决组图

气温不断升高,当人们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定时,或过食辛辣油腻之时,就会产生内热。   外热、内热一起来,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长痘、口臭口干等症状,都是体内湿热在作祟。这时,应该注意通过各方面的调养来保持身体的活力。

  夏日湿热病三大诱因   1.天气闷热   近来受闷热天气影响而患夏季湿热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胸闷、头晕、胃口不好、燥热、出汗很多或有汗不出等情况尤为多见。   夏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但由于天气闷热,排汗不畅,就造成湿气积聚。若疏于调理,则容易导致湿热病。

  2.潮湿多雨   在夏天,特别是夏至后,很多地区都进入了雨季,如果身体素质不够好,外界的湿浊之气就会乘虚而入。要是脾虚再来凑凑热闹,湿浊之气就会在体内积聚,特别是堆积在脏腑和经络里。   这时,身体里的热就会不断炙烤这些湿浊之气,就像大热天用被子捂着东西一样,即中医所说的“化热”,时间长了,就形成湿热。   因此,生活中,不要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能够避免外感湿邪,还可以避免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

  3.空调冷气   室外温度升高时,人们都习惯躲到室内吹冷气,虽然免受酷暑之苦少出汗,却容易引致一系列的病症。   夏天人体的汗毛孔本来是张开的,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后,突然回到空调场所中,骤降的温度会让张开的汗毛孔突然关闭甚至堵塞,侵入体内的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另外,在空调环境中,人不出汗了,还会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因而引发病症。   夏天空调温度不宜开得太低,白天应控制在24摄氏度以上,晚上控制在28摄氏度,并伴有除湿状态,尤其晚上睡觉时不要直接吹风扇及空调风。

  闷热夏季祛湿4妙招   祛湿第一招:“对症下药”做食疗   1.醒脾   芳香能够醒脾。将薄荷、生姜凉拌,稍微放点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过来,才能利湿。   2.清脾   具体来说,恶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气水,吃参苓白术丸。舌苔腻、早上肚子偏大者,说明身体里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虚、脾不健运的表现,可吃薏仁山药粥或山药冬瓜汤。   3.祛热   脾胃湿热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状,可吃绿豆薏仁粥、西瓜皮丝瓜汤、凉拌苦瓜或苦菜汤,严重的可煮蒲公英绿豆水喝。   4.驱寒   寒湿毒多见于冬天,但少数人夏天也会有,一般为寒凉体质,或因贪凉吃生冷食物、长时间开空调等导致,表现为大便稀、食欲差、舌苔白腻等,可用生姜散寒祛湿。

  祛湿第二招:调整作息睡午觉   湿邪入体的人,早上起床会觉得头晕、腿肚发酸;还会出现排便不畅,小便色浓、味重,大便粘附马桶等。   如果舌苔很厚,舌头很胖且大,两边没有锯齿状的齿痕,咀嚼或说话时会不小心咬到舌头,这就表示出现脾虚的情况了。   应对以上问题,除了调整饮食结构,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还需调整作息,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睡眠,给身体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   白领人士经常晚上加班,此后邀约朋友同事聚会、娱乐等又使夜生活延长,夜间睡眠往往不足,就特别需要午觉的补充。   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午间适当补眠能让身体更轻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祛湿第三招:按摩排水胜桑拿   相比北方的干燥,岭南天气湿闷,夏季常让人闷出一身汗,被不少人玩笑称为“免费桑拿”。   桑拿是懒人的排水招数,但洗桑拿过程中往往出汗过多,并不利于心脏健康,这种被动的出汗方式也不适合炎热的夏季,尽管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湿气。洗温水澡,并稍稍按摩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通过温水澡让身体少量出汗,配合简单的按摩手法,或是在运动后,待汗液风干再温水洗澡,都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

  祛湿第四招:调息养气来站桩   站养生桩是如今调整身心最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它能够在根本上消除阳虚所导致的不少身心问题,健脾祛湿。   方法步骤:   1、两脚保持与肩同宽,双手抱胸前,呈抱球姿势,双腿同时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全身都要放轻松。   2、在站养生桩的时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当感到自己的掌心有一种酸麻的感觉,将胳膊举高或放低,高举时不过眉,放低时不过肚脐。两只手可以左右调整位置。   注意:站桩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初学者站10分钟就会有效果,之后可以渐渐加长时间。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如何食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wsan.com/kczz/10257.html